当前位置
:
近日,我校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。作为突破单一学科局限、服务多领域教学的综合性实践空间,实验室以“高适配硬件+灵活教学功能”为核心,整合高性能设备与智能互联系统,既满足会计等专业的实操需求,也为文史、经管、社科等多类普通课程提供优质教学支持,推动实践教学从“单一学科导向”向“跨学科适配”升级。
实验室硬件配置紧扣“通用性+专业性”双需求:高性能工作站不仅能流畅运行专业教学系统,还可支撑Office全家桶、SPSS数据分析软件、Photoshop设计工具、思维导图软件等多类教学常用程序——无论是经管课程的Excel数据可视化,还是文史课程的文档批注,抑或社科课程的调研数据统计,均能稳定运行。
专业音视频系统确保课件文字、视频画面、操作演示音画同步高清:播放文史课程的历史纪录片时,人物对话与画面细节清晰传递;展示经管课程的案例视频时,数据图表无模糊失真。万兆网络布局则保障多设备同时联网、数据传输不卡顿,即便是全班学生同步使用在线数据库查资料、提交作业,也能保持流畅体验;智能中控系统更实现“一键切换场景”,无需复杂调试,即可快速适配不同课程的设备需求。
实验室以“互联-分组-共享”闭环体系为基础,针对不同学科特点拓展应用场景:教师主大屏与学生机大屏实时联动——市场营销课程中,教师演示Excel图表插入、数据关联的每一步,学生大屏同步呈现公式编辑过程;汉语言文学课程里,教师将经典文本段落、注释解析同步至学生大屏,学生可直接在大屏标注重点词句,实现“文本共赏、实时互动”。
分组学习环节更显灵活适配:每张课桌可独立成组,也支持学生自由组合为两两、三三小组,借助智能隔离技术,各小组操作画面、讨论内容互不干扰。开展社会学案例分析时,各组可在专属大屏上梳理调研数据、绘制逻辑框架;进行广告策划课程任务时,小组可实时修改创意草图与文案方案;待讨论结束,小组可一键将成果共享至教师主大屏,或同步至其他小组大屏开启跨组研讨,甚至通过手机、平板等移动终端,将手写思路实时传至屏幕,实现“想法即现、即时优化”。
这一全新教学空间为学生学习注入新动力:对经管类学生,专业系统与大屏互联让抽象流程变“可操作、可看见”,数据处理准确性与软件熟练度大幅提升;对文史类学生,文本共享与实时标注功能深化经典解读,逻辑梳理与表达能力明显增强;对社科类学生,灵活分组推动多角度分析案例,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更开阔。
同时,实时共享与反馈机制缩短学习闭环——学生无需等待课后批改,即可获得教师与同伴的建议,学习效率与积极性显著提高;小组协作中,学生学会分工配合、沟通互补,如完成综合案例任务时,有人负责数据整理、有人审核逻辑、有人总结成果,团队协作意识同步强化。
实验室也为教师教学创新提供广阔空间:依托智能中控系统,教师可根据课程类型灵活调整分组模式——基础操作课设“两两一组”方便互助,综合实践课设“多组联动”激发思维碰撞;通过师生互联,教师能实时查看各小组进度,精准发现学生在软件使用、案例分析中的问题,及时针对性指导。
此外,万兆网络支持引入各学科线上资源:文史课程可链接博物馆数字展厅,经管课程可接入行业实时数据,社科课程可播放专家访谈视频,与线下实操结合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岗位实际,助力教师设计“基础操作-案例应用-行业衔接”的阶梯式教学方案。
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室的启用,不仅是我校优化实践教学硬件的重要举措,更构建了“多学科适配、互动式学习、创新性教学”的新场景。未来,实验室将持续根据不同学科教学需求优化功能,为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。